教育

EDUCATION

赞比亚中文国际学校

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 in Zambia

赞比亚中文国际学校(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in Zambia)于 2009 年在中国国家汉办以及中国驻赞大使馆的鼎力支持下,由在赞比亚的 7 位华人企业家共同筹资组建。

2009 年 10 月 28 日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标志着赞比亚以华文教育为办学特色的中文国际学校正式成立。办学之初学校秉持“惠及华人同胞、传播中华文化”的初衷,组建了华文教学部、对外汉语部,主要教学对象为学习中文的华人子弟以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士。

2012 年起,随着当地社会对中赞交流、汉语学习需求的不断增长,学校董事会因时制宜,扩展了教学范畴,把当地非华裔儿童纳为教学对象,成立了中文国际学校幼儿部、小学部,并延续发展至今。这一举措填补了赞比亚华语教育的空白,使得学校实现了教育对象从华裔到非华裔,从儿童到成人的全覆盖,为学校后续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Add: #12 Lagos Road, Rhodes Park, P.O. Box 39558, Lusaka, Zambia

Mobile: +260975497338(Zambia)     +8613916182619(China)

Tel: +260211-847863                Fax:+260211-847862

E-mail:cho@camco.cn

“惠及华人同胞、传播中文化”

BENEFIT CHINESE COMPATRIOTS SPREAD CULTURE

一、学校概况


(一)历史简况

赞比亚中文国际学校(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in Zambia)于 2009 年在中国国家汉办以及中国驻赞大使馆的鼎力支持下,由在赞比亚的 7 位华人企业家共同筹资组建。

2009 年 10 月 28 日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标志着赞比亚以华文教育为办学特色的中文国际学校正式成立。办学之初学校秉持“惠及华人同胞、传播中华文化”的初衷,组建了华文教学部、对外汉语部,主要教学对象为学习中文的华人子弟以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士。

2012 年起,随着当地社会对中赞交流、汉语学习需求的不断增长,学校董事会因时制宜,扩展了教学范畴,把当地非华裔儿童纳为教学对象,成立了中文国际学校幼儿部、小学部,并延续发展至今。这一举措促进了赞比亚华语教育的发展,使得学校实现了教育对象从华裔到非华裔,从儿童到成人的全覆盖,为学校后续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 区位背景简介

赞比亚地处中南部非洲内陆高原,与安哥拉、坦桑尼亚、刚果(金)等国接壤境,气候宜人、民风淳朴。因盛产铜矿,以及境内有维多利亚大瀑布而闻名于世,又因“坦赞铁路”闻名于中国。

赞比亚中文国际学校位于赞比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首都“卢萨卡”市中心区域,交通便利、环境宜人。

(三)办学特色及社会影响


1. 传承、融汇、创新的办学特色

学校以“传承中华文化、培育社会精英、共筑友谊桥梁”为宗旨,以幼儿部、小学部、华文部、对外汉语部为教学单位,以“Love to Learn, Learn to Love” 、 “Learn Chinese,Double Your World”为教学训导,结合当地教育大纲和社会实际需求,形成了融汇中、非、西三方文化和传统教育特色的办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在尊重当地风俗和学生意愿的基础上,以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为出发点,先后开设了传统音乐、非洲舞蹈、中国武术等特色课程;在节日活动中,以非洲(赞比亚)和中国的传统重大节日为主,辅以西方节日,把各民族文化内涵寓教于乐。

同时,为扩大文化交流,满足汉语实用性需求,学校通过实施“学生迎进来、老师走出去”的教学方针,成功地先后与总统办公室、银行、军队、中资企业等机构展开语言培训合作项目,并在当地的法国学校、社区国际学校开设授课点(语言班) ,均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 和平、友谊、共荣的语言使者

(1) 自 2009 年成立以来,学校凭藉扎实认真的基础学科教学和语言教学,逐渐赢得了赞比亚社会各界以及华人华侨的认可,在发展中赞友谊、传播中华文化的积极作用上受到了驻赞大使馆的高度评价和历届大使的高度赞扬:

2010 年 10 月,在学校的一周年校庆上,时任驻赞大使李强民及夫人、赞方教育部副部长辛因达、使馆政治处、经商处人员、教学志愿者和当地学员等共计 150 多人出席。李强民大使对赞比亚华人爱国爱乡,集资办学的义举表示高度赞赏,对学校克服环境艰苦、资金匮乏、师资不足等不利条件,顺利开班授课,并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突出表现予以肯定。赞方教育部副部长感谢中方对赞方在教育领域的援助与合作,表示赞方欢迎并将支持学校的运营发展。

2011 年 8 月,时任中国驻赞大使周欲晓考察学校建设情况,慰问国家汉办派出的汉语教学志愿者。周大使积极评价了学校在弘扬文化和推广华文教育等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感谢学校为赞民众提供了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崭新平台。

2014 年 11 月,驻赞比亚大使杨优明和夫人耿海凌应邀观看由学校师生自导自演的舞台剧《睡美人》 。演出结束后杨大使在讲话中称赞该剧有新意、有特色,巧妙融入了中国元素,演出十分成功。他还积极评价了中文国际学校成立以来在弘扬中华文化、推广华文教育和促进两国文化交流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随着学校的有序发展,来自学员、学生家长、合作机构的积极反馈越来越多,学校在赞比亚当地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有别于其他政府行为或商业领域的中赞交往,在教育领域深耕细作的中文学校逐渐成为中赞双边交往中各方媒体的关注对象,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成为各类组织活动的 “文化使者” :

2013 年 12 月时任大使周欲晓与现任校长刘小燕受当地国家电视台(ZNBC)邀请,参加主题为“中文在赞比亚”的现场直播节目录制;

2014 年, BBC 电视台来校采访幼儿、 小学部中文教学;

2013 年-2014 年,学校小学生应邀参加了“春节庙会” 、“赞比亚中华武术协会成立典礼” 、 “商务部中赞经济合作区商务接待”等活动;

2012 年至今,在学校组织、参与的各类实践活动中,当地主流媒体如 ZNBC、MUVI TV 电视台,以及国内媒体“腾讯网” 、华文媒体《华侨周报》等均对活动进行了报道。比如:参观消防部队、机场、生产企业、电视台、农场;慰问孤儿院;中非传统节日活动、毕业典礼、武术表演、运动会等。2015 年 4 月,为增进中赞交流、增加文化体验,学校拟组织赞比亚中小学生进行一次为期 10 天的 “北京文化体验之旅” 。相关工作正在筹备中。

作为中赞文明的一座桥梁、中非文化交流的平台,中文国际学校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既接受着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检验,也在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单位的交流过程中传播着和平、筑建着友谊。


二、学校教育工作简介


(一)教育教学原则

学校成立至今,始终秉承“有教无类”的基本教育原则,无论学生是何种族、国籍、信仰,均一视同仁。学校教学以培养终生学习者(Long Life Learner) 、胸襟开放的世界公民(Open Minded World Citizen) 、有效的沟通者(EffectiveCommunicator)为目标和己任。

(二)教学组织机构及教师队伍

赞比亚中文国际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由两个职能机构承担,一是国际学校,二是语言中心。学校目前共有全职中、赞教师(助教)24 人,长期兼职教师 4 人,共计 8 28 人。其中:
国际学校幼儿部、小学部,配备教师(助教)28 人。
语言中心对外汉语部、华文教学部,配备中方教师 3 人。

(三)主要教育教学成果

通过近年来全校师生的共同辛勤耕耘, 国际学校幼儿部、小学部发展到 10 个班, 共有全日制学生 180 余人, 预计 2015年初将增长到 200 余人。
2013 年 11 月,学校组织第一次 YCT一级考试,12 人报名参考,9 人通过。
语言中心现有华文班 2 个,对外汉语基础班 2 个,校外教学合作项目(点)2 个。2012-2014 年平均每年培训语言学生 200 余人次。
2013 年 HSK 二级、四级参考人数 4 人,全部通过;
2014 年 HSK 一级报考人数 25 人,截至 12 月 1 日 11人参加考试,全部通过。




三、 学校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祖国强盛给非洲华文教育带来的机遇

随着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和民众对了解中国、接触中国的愿望的持续增长,同时随着华人华侨在海外的不断开枝散叶,华文、汉语语言学习做为一个文化切入点和一把传承的钥匙,越来越多的受到各方关注。这种关注首先应该被我们华文教育工作者所珍惜。

在南半球的非洲大陆,地处中南部非洲的赞比亚与中国的相互关注由来已久。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非洲国家在中国的发展和与中国的商贸往来中看到的是自己的未来。这样的背景下,非洲国家包括赞比亚民众对汉语学习的支撑性需求,不是因为少数文化猎奇者的兴趣,也不是移民潮后代的文化必修,而是一项实用的生存技能,一种长远的教育投资。可以说只要非洲对中国仍然有战略意义,中国对非洲各方位的影响就会持续,而非洲对华文的需求就会持续。

在这种可持续的、可预见的、增长性的需求下,作为赞比亚以华文教学为特色的教育平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发展机遇应是千载难逢的。

(二)目前环境下面临的挑战和亟需获取的支持

在这样的机遇面前,为抓住抓好它,我们决心继续克服困难,发挥好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去迎接挑战,但同时因为学校正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我们仍需要各级各界给予我们大力的支持。在现阶段主要有以下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人的问题。人才是最根本的生产力。由于非洲-赞比亚的特殊地缘关系、历史和风俗习惯等原因,整体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体现为基础设施差、公共社会条件不够理想等。这使得一方面学校需要扩充稳定优秀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又不具备筑巢引凤的良好外部条件。而鉴于学校的办学方针和理念,同时因为不发达国家地域环境的特殊性,需要师资队伍能够客观上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主观上还需要具备务实、勤恳的工作作风。我们希望在后续的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能够得到汉办、侨办以及各界的大力支持, 鼓励和引荐适合的人才到非洲去,到赞比亚中文学校来。预计在未来 3 到 5 年,我们需要增加全职汉语教师(志愿者)2-3 名,武术老师(志愿者)一名。

其次是加快推行实施标准化华文教育的问题。目前赞比亚华文教育教学在“教、学、考”方面仍以自主教学、自主检验的路子为主。从教学规划、教材选择教学授课到命题考试均有着一定程度的地域性、特殊性和任意性。这样的路子虽然能够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优势,但在长远看来却在三个主要方面缺乏发展的后续支撑力: 一是对教师个人能力、经验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二是“教、学、考”作为贯穿语言文化学习的过程,大多数教学点没有一个统一的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质量要求和标准;三是学习机制不具备可迁移性,不能适应学员因频繁流动而继续系统学习的要求。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加入到覆盖世界范围的具有统一“教、学、考”的规范指导功能的标准化华文教育系统中。

再次是网络信息技术的问题。目前学校信息设备需完备升级,信息资源需要建立互惠共享的渠道。随着网络华文教育的大力推广,网络自主教育在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逐渐取代传统的集中面授教育。网络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便利、快捷、低成本等优势。而在非洲国家,在赞比亚,由于社会经济基础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不同步,社会和大众对网络的接触受限于经济条件和设备的匮乏。因为没有全面的网络教育基础,和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采用集中方式的网络教育在赞比亚凸显出优势。 学员可以利用教学点的网络平台,共享世界范围内的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参加网络考试。基于此, 信息设备的完备和升级对学校的战略发展尤为重要,出于实际需求的考虑,我们希望通过向社会募捐的方式完成网络设备的初级建设,并希望与各教学点一道建立信息和资源共享的长期渠道。预计在未来 1-2 年学校需要配置电脑及相应网络设施 30-50 套。

最后是标准化系统下华文教育工作的沟通、交流机制和优化资源配置问题。考虑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时常出现的问题和困惑,以及资源资产配置效率的局限。我们希望在侨办、汉办的支持和组织管理下,各教学点能够建立起一个长效的沟通机制,这种沟通机制不仅涵盖定期的对华文教育教学大趋势、大变化的交流,日常的教育理论(方法)的沟通,还包括统一调度和协调下的公共资源配置,如书籍影像资料、文化传播素材、硬件资产、捐赠物资等。这样的沟通机制能够最大化的利用和提取世界各地教学点的精华,优化资源配置和互通有无,甚至可以优化配置教师资源,从而为整体提高世界范围的华文教育水平服务。

华文教育走向世界的路程其实还很长,我们需要踏踏实实地走。英语有今天的地位是走了几个世纪的路程,我们不应该急功近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目前纷繁的汉语教学情势下,赞比亚中文国际学校(Chinese InternationalSchool in Zambia)将抱定百年树人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坚决摒弃一时一地的短期利益,绝不把“政绩、利益”当作教育工作的驱动力,不把华文教育和文化传承变成“短、平、快”的快餐项目,从而断送国家强大而创造的,几代人华人为之努力的来之不易的全球汉语学习契机。我们已经下定决心扎根非洲、扎根赞比亚,扎扎实实地走出一条非洲特色的全方位的发展之路。